古玉玻璃光包浆要多少年才能型成?
首先我告诉题主,玻璃光是玻璃光;包浆是包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再者我明确的告诉你,你可能分不清楚何为油脂光泽?何为玻璃光泽?何为蜡状光泽?战汉玉器在处理最后一道工序时,抛光处理效果特别好,有些玉器出土后呈现出玻璃光泽,俗称玻璃光。包浆,入土二三百年后,出土玉器都有包浆,也称宝浆。古人对包浆的定义是:出土玉器的精光,俗称包浆。
何为古玉中的五色沁?为何古人说“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能否举例说明?
古玉的五色沁,也被称为古玉的彩色沁,是指出土古玉在长时间埋藏在土里的过程中由于受土里本身含有的不同的化学元素及随葬、陪葬的水银、朱砂、金属器的锈、漆器、绢纱等含有的不同化学元素长期侵蚀,沁入古玉与古玉本身的化学元素反应,而使古玉的局部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沁的现象。由于古玉带有的不同颜色的沁,即是辨别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丰富多彩的沁色也会增加古玉的审美价值。
刚淘到的生坑玉,一般都是水沁土咬的锈迹斑斑,大家都是如何清理后再上手盘玩的?
谢谢邀请。首先声明一点,生坑玉的来源是否合法,决定了要不要收藏此玉。这在国内,目前可能是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海外,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也就有机会入藏不少高古玉,其中难免会有一些生坑玉。生坑高古玉是否应该盘玩,有过体会、经验和教训,在这里与玉友分享。以现在的条件,收到生坑玉应先拍照存档,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因为一旦上手清理盘玩,外观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多年前初涉收藏,还没有这个习惯,以致于损失了无法弥补的原始资料,现在无以对照。曾经收到一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一对玉璜(图一)。三璜缺一,惜不成环。玉质雕工极好,有玻璃光并有朱砂痕迹。但附有片块状泥土,十分坚硬,无法剝离。以温水浸泡后去除泥土,但干后原有泥土处有覆有一层白膜状皮壳(图二),湿时不见,干后复现,十分难看,还不如不清理。
后悔莫及,决定盘玩其中一件。多年下来白灰皮已尽去,但原来的玻璃光泽也没了,成了目前的模样(图三)。另一片未盘,无土咬处玻璃光仍在,但如果当年未清理,可能更好看,更自然些。当然也有盘玩成功的例子。图四-六是汉龙凤佩,生坑条件好,基本干净。温水清洗后以稍烫手的水反复多次清洗,干后雕缝处有吐灰现象。多次清洗吐灰减少后开始佩戴,一年多后沁变得更加通透,色泽鲜明,几呈五彩。
图7-8是战国时期的玉皇,其坑接近鸡的白骨。玩了几年,很好看。图9汉代的剑,原来的琉璃光,打了好几年了,但秦的颜色变化不大,琉璃光也没了,有点遗憾,不能算成功。总之,如果你有机会收到坑里的古玉,先认真考虑要不要玩。一些干净的生坑玉,保持原状可能更好。如果决定玩,可以用温水泡多次来玩。有的人烧水,有的人用化学消毒水浸泡,都是过量的,而且可能会伤害玉质,真的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