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性往往决定了在同等白细下,价格玉质的高低。糯性越强,往往玉质感就越好,油糯的感觉就越强!糯性差,往往会缺少和田玉应有的内蕴之感! 顶级的和田玉是什么?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你感觉这是大自然的宝贝,它就是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玉的形象。凝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 如此就是完美的和田玉吧!。
买巴西龟时,该怎么挑选?
你好,我是水族小鱼,巴西龟是我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观赏龟,非常适合养龟爱好者初次饲养。在观赏鱼市场上,我们应该怎么在众多巴西龟龟种挑选健康有活力的好龟呢?当龟饲养容器准备好后,就要选购巴西龟进行饲养,由于选购巴西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饲养,所以选购时需要注意巴西龟的质量。挑选要点1、看巴西龟体色选择颜色亮的,也就是甲壳有光泽,健康的巴西龟相对来说颜色都要更鲜艳亮丽。
2、体质要健康 看看巴西龟是否健康,一是观察它的活力,方法是把龟翻过来腹部朝上,看它四肢活动情况,如四肢活动无力甚至不动,说明是有异常,如果活动很快甚至能极力地翻过来,这就是健康的表现。二是看体表有无破伤和病灶,如有就不应该养。三是看反应是否灵敏,一般水栖龟类在水中时,只要触动头部一下,就会马上把头缩到甲板里,否则就有问题。
3、规格要适中粗养,没怎么管理,背甲颜色不是很艳丽,饲养于80*50*45的玻璃钢中家庭室内饲养红耳龟和黄耳龟,规格一定要适合,太小既难养观赏性也差,太大数量上会有些限制,所以要注意家庭饲养巴西龟的个体规格,室内缸养以50-200克为好。大家还有更简单实用的挑选方法吗?欢迎下方评论讨论哦!欢迎关注小鱼哦,我们一起交流,把观赏鱼、龟饲养的又好又漂亮哦!。
和田玉和翡翠有什么区别?
【文藏来答】这篇可以说是最全的有关翡翠与和田玉区别的知识文章了~翡翠与和田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矿物。在矿物学概念中,翡翠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绿辉石、钠铬辉石)经过地质过程形成,是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也含有少量的铬、镍等杂质。翡翠的硬度为摩氏六点五至七度,相对密度在每立方厘米三点二五至三点四克之间。
而和田玉则是透闪石与阳起石的集合体,可以简称为闪石玉,摩氏硬度在六至六点五之间(少数小于六或大于六点五),密度在每立方厘米二点九至三点一克之间。正是因为翡翠的硬度比和田玉高,一八六三年,法国地质学家德莫尔(Aug-ustin Alexis Damour,一八〇八年~一九〇二年)首次将十七世纪以来从中国流入欧洲的玉器(有说是原收藏于圆明园的玉器)进行检测分析,将翡翠与和田玉区分开来,将含透闪石的闪石岩(即和田玉)定义为软玉(Jade nephritique),将属于钠铝硅酸岩类的辉石岩(即翡翠)定义为硬玉(Jadeite),尽管这一定名并不十分科学,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地质学界所采纳,直到最近十几年才真正取消。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古老的玉文化的主角一直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而非翡翠,那么翡翠怎么就成了玉?部分高品质的翡翠在商品价格体系中甚至已经超越了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的玉,这又是为什么呢?民间翡翠价格的抬升,地方进贡到宫廷的翡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翡翠的审美也逐渐发生着改变。到了清晚期,一些高翠、玻璃种的翡翠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利用,翡翠逐渐走向宝石化、首饰化的发展路线,虽也还有陈设器及实用器皿,但首饰、佩饰类作品大量增加。
后妃们也越来越喜爱这些翠艳欲滴的饰物,扁方、簪、坠、戒、镯、佩等饰物越来越多地以上等翡翠制作。尤其到了晚清,慈禧太后对翡翠非常喜爱,常常向各海关、织造等衙门索取翡翠贡品,死后也殉葬了大量翡翠。清宫旧藏的一幅慈禧肖像画上,其手上戴的就是翡翠镯。得益于女性使用者的推动,翡翠在宫廷中终于找到了其应有的地位,依托着中华玉文化的深厚积淀迅速上升,又有着西方宝石首饰因素的介入,加上女性掌权者的喜爱,使其不仅成功的成为玉器家族的成员,其价格甚至超过了和田玉,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王者之尊。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翡翠作品八百余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藏古代翡翠在档案及各种文献中,无论是古玉还是清代的时作玉,均直接称其为玉,并不需要冠以别名称呼。这与人们内心始终认为闪石玉才是中国玉文化中真正的玉有关。从这一意义上讲,翡翠这种外来矿物,因取了玉的名字,加之可与美玉甚至宝石相媲美的质地,以及首饰化的设计深受贵族尤其是女性当权者的喜爱,开始借助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积淀突飞猛进,不仅进入玉的文化领域,也在价值上异军突起,逐渐超越了和田玉。
而这是一个由民间到宫廷,再由宫廷引领民间的过程,从乾隆朝开始并逐渐发展,到清末直至民国的短短百余年间达到了高峰。原文作者:徐琳(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5月刊《清代宫廷中的翡翠》(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配图均源自网络)《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