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张邦昌当时想死的心都有,哭哭啼啼地继位,比砍他头都还伤心。张邦昌正式继位后,不敢坐御座,不敢坐北朝南开朝会,他就坐东朝西,表示自己只是临时工,不是真皇帝。并且百官向他行臣子礼仪的时候,他也一定要站起来还礼,再三表示我不是皇帝,咱们是平等的。自己只不过是替大宋皇帝看摊子,将来有朝一日宋室光复了,可以证明他没干过僭越之事,他从来不敢以皇帝自居。
半个多月后,金国留守人员见张邦昌的皇位貌似稳了,大楚王朝也建立了,就也走了。金军一撤走,张邦昌马上就把宋哲宗的废后孟氏请了出来。孟氏是前朝的皇后,因得罪了哲宗而被废,做了女道士,因此就躲过了靖康之变。张邦昌请她出来,让她负责临朝听政,等于是政权交给了孟太后。所以实际上,张邦昌的大楚皇帝只干了一个月左右(33天),后面就是由孟太后负责临朝听政了。
北宋灭亡,赵氏被废,伪楚建立,汴梁发生的这些事,赵构在商丘看得一清二楚(赵构在大名府待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就又跑到了黄河以南的东平府,后来又觉得东平府也不安全,就跑到了商丘),他身边的臣子也一清二楚。金人走后,这些人就给赵构上劝进表,说你现在是神宗皇帝仅存的嫡系子孙了,你必须当皇帝,这是你身为皇子不能推辞的义务。
赵构愿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我们现在的人不是赵构肚子里的蛔虫,无从知晓,没法猜测他当时的心情。但他当这个皇帝,说句实在的,跟张邦昌也差不多,完全是被他人推上台的。因为当时大臣公认的皇帝还是宋徽宗和钦宗,赵构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临时工而已。而就是这种世人的心态,才导致后来赵构很介意别人提迎回徽钦二帝。(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岳飞之死)赵构想不想当皇帝,这里不讨论了,就说赵构被群臣推举为皇帝之后的事。
赵构推卸不了责任,只能出山。张邦昌一见赵构,马上就把皇位还给了赵构。为此他还写了篇文章,把赵构形容为光武皇刘秀,表明赵构即位完全是顺承天意,是众愿所归。赵构接受了张邦昌送来的玉玺,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至此政归赵氏,南宋建立。赵构做了皇帝后,张邦昌屁颠屁颠的来商丘朝见赵构。两人一见面,张邦昌就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猛磕头,痛哭流涕,说我实在是被迫不得已才做了伪皇帝,死罪死罪。
赵构知道张邦昌想什么,当时碍于新君登基又不能杀他,就伸手搀扶起他,说他功在社稷,如果没有他,开封城就完蛋了。他不仅没有任何错,反而还有大功。事后,赵构不但赦免了张邦昌的罪,还加封他为太宰(相当于正宰相),同时还册封为同安郡王,等于是封了异姓王。不过,赵构从张邦昌手中接过皇位,继承宋室大统,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
给儿子娶媳妇拿彩礼,买房,买车,看孩子是老人应尽的义务吗?
谢谢邀请!说清楚,这不是你的职责。因为你家有矿让你儿子继承不差钱,你才能这么自信,这么有底气。我们普通人敢于发声,帮助儿子成家立业。即使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受的苦比老黄牛多,他们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这样做的。谁叫我们泥辈除了挖还能搬砖呢?泥鳅不敢和黄鳝竞争?这就是差距,贫富差距。很少人笑,但很多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