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的样品产自津巴布韦,该产地的祖母绿常见密集的透闪石包裹体,视域0.86毫米。下图为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典型的鉴定特征——大头针状包裹体,视域1.42毫米。下图同样为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最典型的鉴定特征——锯齿状的纹理,水热法合成的红蓝宝石也有类似的鉴定特征。下图为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典型的鉴定特征,白色的羽状裂隙中包含的是残余的助溶剂,视域4.75毫米。
那么,这些内含物的具体种类又是如何鉴定的呢?首先,我们在检测宝石的时候需要测试大量的数据,这其中就包括折射率、光谱、多色性、比重,甚至是化学成分分析等,但是宝石的内含物是包裹在宝石内部的,我们除了观察到他们的形态以外,是不可能测试到其他数据的,例如折射率,因此宝石学家们观察到这些内含物的时候,也并不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只能对他们进行外观上的描述,例如形态、光泽、排布规律等。
下图为祖母绿中常见的三相包裹体,曾经作为哥伦比亚祖母绿的产地鉴定依据。但是有一种仪器叫做拉曼光谱,可以穿透宝石的表面,直接聚焦到宝石的内含物中来测定相应的光谱特征,从而鉴定内含物的种类。下图就是拉曼光谱的样子。下图为某产地绿柱石内的多相包裹体,从外观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四种物质,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呢?利用拉曼光谱意义的测定这些物质的光谱,进而可以确定他们具体的种属,例如,通过拉曼光谱测试到那个具有棱角状的固体为方解石。
一一测试之后发现这些包裹体分别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二氧化碳、水和方解石。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艾昊,珠宝培训师,十余年从业经历,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大家分享专业的珠宝知识,如果您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留言或关注,本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艾昊讲珠宝》。
祖母绿和翡翠的区别是什么?
翡翠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次要矿物有绿辉石、钠铬辉石、钠长石、角闪石、透辉石等等,其中绿辉石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组成矿物。以硬玉为主的翡翠也就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翡翠。绿色是翡翠常见颜色,所说“翠”就是指绿色翡翠。翡翠的绿色主要由微量的Cr、Ti、Fe等元素类质同象替代所引起的,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祖母绿祖母绿的矿物名称是绿柱石。祖母绿是绿柱石中最为重要和名贵的品种,被世人称为“绿色宝石之王”。它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被视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五大珍宝”。祖母绿为Cr致色的特征的翠绿色,抛光表面为玻璃光泽,市面上的祖母绿皆有浸油处理过。祖母绿与翡翠在矿物族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是非常好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