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上的透明小颗粒是什么?
我认为是玉石粉未压制的,不是真正的和田玉,你卖时有鉴定证书吗?看颜色是黄口料,看质地,结构粗松散,光泽弱,上面还有透明的小颗粒,还有白色气泡(图一白点),我判定是玉石粉压制的。把黄色粉末打均匀,混和化学高强凝固剂浇铸模具中,高温加压而成。有的增加硬度添加水晶粉未,还可仿制出粗糙的纹理,从质地,手感,颜色等可以假乱真。
怎么辩别?颜色,粉未压制的玉,色泽通透性都好,结构净,几乎无杂。但色单一缺乏自然变化,不自然。硬度,没有玉坚硬,假的两块互相摩擦,表面能掉粉未,拿手里没压手感,较轻。光泽,光泽弱,仿和田玉没油性,仿翡翠没玻璃光泽。瑕疵,仿玉结构粗,有裂,少杂质,较干净。声音,压制的玉敲击声音沉闷,不清脆。粉未压制的玉用放大镜或打光看,结构内有气泡。
如何区分和田玉的籽料和滚筒料?
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而现在的滚料也都会有一些毛孔,如何区分二者呢?天然生成籽料与人工加工还是有区别的,天然的碰撞摩擦撞击,首先是受力的不均匀,而对原石来说会有不同的质密面体,同样就有了不同的面体毛孔,或者说是同面体因受力与撞击接触面的不同,毛孔是有大小深浅与毛孔形状的多样化。
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个规整的过程,在籽料表面形成出现的毛孔是不规整的。自然形成相对来说是流动性与水的冲击碰撞摩擦而成,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水流过程的形成。而滚料虽然有了碰撞摩擦的过程,但是在一个相对的容体中形成的,在这个相对小的容体,一种是干磨,就是把玉石放到搅拌机内,干磨,让其彼此碰撞,这种生成的毛孔大都局部碰裂,毛孔周遍材质遍地疏松,并且是孔内模糊,毛孔中四壁能见玉粉。
这个需要用50-100倍放大镜可观察到。就是说,我们把两块石头碰撞,碰撞面点出现的效果。 另一种是容器内加水,叫湿磨,不管是干磨还是湿磨都需要几天十几天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后期,滚筒内基本成型的鹅卵石在玉粉泥浆中的碰撞与摩擦,这个时候的毛孔就会有轨迹的不规则的痕,是泥浆摩擦深浅不一的痕迹,这样磨出来的毛孔会更加像一些。
现在市面上号称的籽料里面,有大量这样的“滚料”。断定籽料不能看毛孔就断真假,毛孔只能是辨别的借鉴。因为有些造假能把毛孔造的比较逼真,而这时候我们就要看皮色了。 关于真皮的颜色形成,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首先是这块籽料要静止下来,所以籽料大都在下游出现很好的皮色。当在河床中静止下来的籽料,必须是经过水的浸泡当然也许是几十几百几千万年的时间,还有温度的变化与氧化,这个氧化的过程与温度与外部环境的其他元素有关,这个过程一时籽料自身所含的二介铁的变化而有了皮色,一种是同时与外部矿物入沁,形成的颜色深浅入沁疏密的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