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中国产翡翠吗?
什么是翡翠?翡翠是钠和铝的硅酸盐类的玉石,它不是单晶体类的(如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等宝石),而是多晶体的集合体的一种玉石。由于其摩氏硬度为7度左右,又称其为硬玉。因内含有各种氧化物的不同,其中铁、铬、镍使玉呈现出五彩缤纷,其红翡、绿翠、紫罗兰是众人最喜爱的颜色,有红有绿像南方河边吃鱼的翠鸟,所以也将此玉称为翡翠。
在璀璨的珠宝世界中,翡翠以其柔润娇艳而深得人们的钟爱。由于产地的独特,产量的稀有,更使其身价百倍。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 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而“翡翠”一词来源于翡翠鸟。传说,翡为赤鸟,翠为绿鸟。
也有人说翡翠是羽毛赤青相杂的珍禽。唐代诗人陈子昂“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诗句中的翡翠,指的就是翡翠鸟。我们现在俗称的“翡翠”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中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而当时中国新疆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
时光流逝,后来非翠就转称为翡翠。用美丽的鸟名,来称颜色多彩的玉石是很恰当的。中国产翡翠吗?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位于高黎贡山以西,雅鲁藏布江的里夏、南英以南,印缅边界的印加山脉以东、八莫以北不大范围地区。这里从侏罗纪以来,经历多次大的构造运动、几次板块的碰撞,各种岩浆活动频繁。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特有的产优质翡翠的地质条件是少有的。
翡翠在中国的真实历史有哪些?
翡翠在中国的历史相对其他的玉石来说只是很短的时间,宋朝时期才出现在中国,明朝时期也仅仅是小众玉石,翡翠的兴起是清晚期,正所谓上行下效,慈禧太后对于翡翠的热爱把翡翠推上高峰,民国时期的宋美龄女士也是非常热爱翡翠的,我们中国很多玉石几乎都跟珠宝不搭边,而翡翠却在珠宝界混的如鱼得水,顶级的翡翠也被称为珠宝级玉石。
翡翠具体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传入的方式是什么?
关于翡翠具体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尚无得出一致的看法,在18世纪之前,中国人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就是在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的出土文物中,也未见得翡翠制品。所以普遍认为翡翠是在明以后也就是清朝才传入中国的。一 根据文献记载,英国的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观点指出,在十八世纪硬玉才从缅甸传入中国云南。
到了清代,由于清朝权贵特别是慈禧对于翡翠偏爱有加,翡翠才身价大涨,后来居上成为玉中之王。但是根据上述有关记载,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经过明代至清代初期,中缅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逐渐频繁,翡翠原石和制品便越来越多的传入中国。二 云南腾冲入进入到翡翠的集散地勐拱经商,到了清朝初期,云南腾冲的玉石业已经呈一定的规模了。
在玉石产区找矿和经商的汉人反而比当地的缅甸人更多。汉人加入了缅甸翡翠的开采和商贸,才使得大量的翡翠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内地。三 也有说法是,中国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发达,中国的商人满载物品经茶马古道,过缅甸出口到别的国家,在马队回来的时候因为空荡所以过河不稳,然后随手在河边捡了几块大石头压住马车,回到家后石头就扔到马厩里,日常月久石头的表面被磨掉,露出了里面的绿色翡翠,才知道原来是宝玉,随后才开始挖掘这样的原石。
四 从清朝的乾隆年间开始,翡翠就备受多位皇间翡翠便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全盛时代,慈禧太后便十分喜欢翡翠的用量相当庞大,翡翠被用于帛蜍或者镶嵌各式各样的首饰、陈列的艺术品、随身的朝珠、把玩的"玉如意"等。因此,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帝王玉"的美称。五 民国时期,很多破落贵族卖出了家里祖传的翡翠,当时北京前门廊坊二条有很多专收翡翠的珠宝行,收了老翠后,有的直接卖给有钱的主顾,有的经过加工再卖到国外。
镶在帽子上的翡翠“帽正”被改成翡翠戒面。宫廷妇女用于梳旗装头面的翡翠扁方被切成很多小片,出口日本后,被加工在和服的腰带上。很多珠宝行就此发了财,投入大量钱财到缅甸开采、购买原料。六 到了近现代,对翡翠的认知升级,很多人开始喜欢翡翠佩戴翡翠,翡翠的制品也相当的丰富,尤其是现在新潮设计,钻石和翡翠的镶嵌使得翡翠更加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