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起源最古老、范围最广、延续最久远的东亚闪玉文化圈,中华民族恰是这一玉文化引擎的启动者。对国家而言,玉是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2000年初,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倡议国家重视对玉文化的研究。玉被称为“玉魂国魄”,费老在《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一书中说得很深刻:“中华民族还有什么更好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给未来世界?在此,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玉器,因为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很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所没有的或少见的。
”海昏侯墓出土玉兽(江西省博物院藏)有学者把古人用玉分成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神巫之玉,二是王贵之玉,三是民间之玉。神玉是最长久最古老的玉文化,在远古人们的观念里,玉不是偶然得来的,它是上天神灵的恩赐,是宇宙山川之菁华,所谓“石之美者”为玉,那是石头中最美丽稀罕的一类。玉在远古有着神圣的意义,在我国的史前玉文化中心:红山玉文化、良渚玉文化、三星堆-金沙玉文化,玉都是巫师们用来祭祀通神的礼器。
《周礼》记载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就是这种祭祀天地神灵的礼仪。玉的神圣意味,我们还可以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看出一二,华夏始祖女娲在补天时所用的五彩石,其实就是玉。玉是古人眼中能补天通天的圣物,实在无法补天的,遗落到人间就有了贾宝玉的故事。叶舒宪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个玉的故事,它原名《石头记》,那里面的人名:宝玉、黛玉、妙玉、贾琏、宝钗、宝珠等,还有金玉良缘,说的都是玉。
第二,对个人而言,赏玉是件风雅的事情。作家冯唐把玉比作姑娘:“你早上睡醒之后,摸摸下身,如果已经不是一柱擎天了,你对真善美的兴趣就应该从姑娘转到玉。二十几岁是清初件,康乾盛世呀。三十几岁是宋元明,‘明大粗’。四十来岁是商周古玉,铅华洗尽,没有一丝火气,美呀。玉好像姑娘,也需要陪,需要珍爱,需要一日三摸搓,可以戴,可以显摆,可以放进被窝儿。
”儒家文化把君子比德于玉,孔子最初说玉有“十一德”。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玉文化在汉字里留下了各种印记,其中从“玉”(斜王)旁的汉字为数不少,都是跟玉相关的石材或器物,如:瑾、瑜、琼、瑶、琛、环、璧、琮、璋、玦等;还有跟制玉工艺相关的字,如:切磋、琢磨等。在远古年代,玉的制作非常不易。
首先,需要从遥远的地方去采玉矿,李贺所作的《老夫采玉歌》就反映了蓝田采玉的艰辛。其次,玉器的雕琢更是耗费心血,人们带着对神的虔诚与崇拜来制玉,一件精美玉器的制作可能会耗费一个工匠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所以,这就是新玉和古玉的价值差异,机器复制时代的产品永远不会有古人耗尽心血虔诚雕琢所蕴含的神韵。我们所熟知的说法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虽然国外学术界并不承认这一点),但如果根据内蒙兴隆洼出土的玉石文化来看,中国的文明至少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