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故事的真实性我无从考证,但是阿宝常年游走于罗布泊,阿尔金山,昆仑山附近产和田玉戈壁料的区域,以及315国道若羌,瓦石峡直至喀什地区戈壁滩上.戈壁滩里寻玉的朋友到处都是,看老乡们的收获,各色玉都有,也看到过质量上乘的白玉、黄玉,但不大。看来羊皮小贩的白玉只是个别现象。现在的戈壁滩到处都是车辙印和脚印,产戈壁料的区域早已被人扫荡过无数遍,在戈壁滩犁地的,挖玉的也偶尔能有收获,浩瀚的戈壁滩,精美的戈壁料还是有的。
一般认为,戈壁料是"山流水"玉料躺在戈壁滩上又被风沙吹打风化所形成的。戈壁料一般分布在地表,也有深埋地下的,昆仑山下的戈壁滩,很多就是古代的河床,从新疆洛浦以及皮山、策勒等戈壁上都有发现。有文献指出戈壁料应该属于"山流水"的一种。理由戈壁料是原生矿山体破碎以后,山料崩落,由河水带到山下,风化形成;或玉龙喀什河历史中几经改道,以前的流域多被黄沙覆盖,古河道的籽料或者山流水被暴露在阳光与风沙之中形成的。
这一说法只适用于和田地区,还只是一小部分,因为阿尔金山地区的戈壁料与玉龙喀什河相差将近一千公里,且中间一段戈壁滩上没有任何玉石。也有人认为戈壁料在新疆地质的形成之前,塔里木盆地还是海底的时候,原生矿崩落由海水带到现在的戈壁深处的。这种玉石的海水移动说比河流移动说对于散落在远离河道的玉石的解释更有有说服力。
和田玉的山流水料、籽料、戈壁料,怎么区分?
几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成就了昆仑山脉,也形成了和田玉的矿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和田玉因为地壳运动裸露到地表,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雨淋,和田玉及其周围的岩石分裂开来,并沿着漫长的河流开启了旷日持久的搬迁运动,经受着河水、泥沙的洗礼,或者任凭狂风和沙粒的折磨。形成了不同产况的和田玉:山流水、籽料、戈壁玉。
一、山流水 这种和田玉料开采于山脚下或者河流旁边,离和田玉原生矿床很近,玉块经过一定程度的冲刷,棱角有一定的磨圆,但依然清晰可见。二、籽料 这种料是从河流中开采出来的,由于经过长期的河水和泥沙的冲刷,所以表面少有棱角,一般呈卵形,表面比较光滑。籽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多有氧化,形成了一层颜色丰富的皮壳。
三、戈壁玉 这种玉产于沙漠中的戈壁,由于经过风沙的长期吹打、侵蚀、磨损,棱角很是模糊,玉质也比较好。山流水、籽料、戈壁玉主要区别在于:山流水虽有磨圆,但是棱角依然清晰可见;籽料形状滚圆,皮壳颜色十分丰富;戈壁玉虽无棱角,但有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皮色很浅,也很单一。下图依次为为和田玉产出状态示意图、山流水、籽料、戈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