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魔芋与玉米套种时专门做了实验,玉米对魔芋的遮阴度,反应出反向关系,即遮阴度越高,发病率越低,遮阴度越低,发病率越高。当遮阴度为60%时,发病率为7.6%;当遮阴度为50%时,发病率为11.4%;当遮阴度为40%时,发病率为13.3%。最后总结的结论是:种植魔芋时,遮阴度为55~60%为最佳状态。
因此,我们在种植魔芋前选择土地时,需要重点考虑园林、林间、套种与房前屋后,可减少强烈光照对魔芋植物的破坏作用,同时还能避免狂风暴雨对魔芋的损伤与危害。土,即土壤客观而言,魔芋对土壤的要求不苛刻,只要注意选择非强酸非强碱的地块即可。不过种植魔芋为高产,我们还是要有所要求的。根据魔芋的生理特征,我们应该选择肥沃、松软、透水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以沙土或沙壤土为宜。
魔芋喜欢中性与弱酸土壤,惧怕强酸、强碱的土壤,PH为4.5~7.8都可种植,但最适宜的PH值在5.5~7.5之间。当土壤PH值小于4大于8时,杜绝种植魔芋,如果没有土地可种而必须种植的话,必须对土壤进行酸碱化处理。可根据PH测定值,用石灰、生石灰、石膏、磷石膏等进行处理。我这里需要强调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的细节,那就是选择地块时需要注意避风。
魔芋的茎是中空的,并且比较软,遇到风雨很容易折断、倒伏,特别是那种干热风,容易引起魔芋的叶片干尖,植株倒伏。所以要选择避风较好、阴凉潮湿的地块,利于魔芋的生长,也利于丰产增收。眠,即休眠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要将魔芋的休眠列为生长习性之一?是因为魔芋的休眠状态确实比较特殊,当它在休眠期时,无论你如何给它水分、养分、温度等外在条件,它理都不理你,只有打破休眠期时,才能在合适的条件下萌发生芽。
这个特性,是很多作物所没有的独特个性。很多作物见温、见水就发芽,但魔芋却很固执,必须打破休眠期才行。魔芋的休眠期自收获后开始,并且长短不一,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这个现象很奇特,至今没有一个专家能解释清楚,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魔芋的休眠期长短与贮藏温度的高低有关。当块茎贮藏在5~10℃环境中,休眠期可达4~6个月;当贮藏温度在10~20℃环境中,随着温度升高而休眠期缩短;当贮藏温度在20℃环境中时,休眠期可提前至45天。
种植魔芋要它发芽?那种植前打破它的休眠期是一道重要的也是必须做的工作。如何打破魔芋的休眠期?办法有两个,即提高贮藏温度与药剂处理法。将温度提高到25℃,能缩短休眠期。通过药剂浸泡,也可缩短休眠期。综上所述,是魔芋生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身习性,总结起来就是与休眠、水分、养分、温度、光照等息息相关。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