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雕刻来看,由于铁制琢玉工具的普及,工艺水平的提高,玉表面的纹饰比先前更加丰富,摆脱了前朝那种在琢玉工艺上所具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另外新出现的高浮雕、镂空雕与出廓雕的技法也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断出现,从剔地打磨和表面抛光来看,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用光洁如镜这四个字来形容,而大大改变了前代时常出现的因工具不力而残留的琢制痕迹。
借助于效率高的铁质工具,春秋战国时代的琢玉的表现手法已经改变了前朝那种重形态,清质量的不足,反而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玉器图案“本质”的刻画上,故奇观从各细微处处可见,从而展现出玉器所具有的人性化内涵,这种琢玉传统也对后期各朝的琢玉技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玉器进入了早期世俗化阶段而逐渐走向成熟,对后朝的玉文化发展与用玉价值观奠定了基础我们都知道,玉在夏商两代都属于上层统治阶级的身份象征,在周代成为了一种奢华性的礼器,而周室东迁后,王权衰落,原来高不可攀的玉器开始向下普及性地倾向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宝物,同时该时代的玉器外形题材已经摆脱了商代玉器的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的约束,又不局限于周代玉器那种受严格宗法的框架,迈起了进入早期世俗化的步伐:从使用范围来看,除了保持前朝的礼仪与祭祀玉器外,还拓展至装饰玉、生活实用玉与丧葬玉三个领域,这对后代玉器的不断发展打好了基础,尽管丧葬玉在唐代逐渐被废除,但装饰玉与生活实用玉经过后面汉代的不断发展,一直影响着至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玉文化与用玉价值观。
从装饰用玉来看,春秋战国时代的佩玉实现了诸多玉器的组合化,各种形状各异的玉饰的组佩之间相互制约,但不凌乱,走动时声音清脆悦耳:从生活实用玉来看:春秋战国时代玉制生活用具数量多于前朝,有玉梳、玉灯、简册、玉杯与玉灯等,都是做工精巧,雕刻细致。也就是在这个时代的战国时期诞生了象征权利与地位的玉玺,它在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由于进入早期世俗化阶段,故其形制与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化,同时在艺术水平上达到了前代未有的高度,使得我国进入了一个治玉高峰,为后朝奠定了用玉价值观的基础,故后者所出现的玉文化都隐含着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印痕。结束语总之,春秋战国时代的玉确实与前朝玉相比,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含义,这是因为:从诸多的玉品种来看,和田玉在春秋战国时代正式成为主流玉,对后面历代王朝的用玉传统产生影响;该时代的琢玉技法借助于先进的铁制工具而进一步提高,而其精湛的雕刻技法被后续王朝不断吸收后加以发展与延续;由于进入了世俗化的萌芽阶段,其丰富的形制与题材为后朝的玉文化发展与用玉价值观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