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两个丫头,先后都被赶走了。问题还没有说完,那个误窃了玉的良儿,是怎么处理通灵玉的?她又是怎么被发现的?这段文字原文中也有伏笔,且跟王熙凤有关。秦可卿死后宝玉跟着王熙凤去铁槛寺,王熙凤心细,生怕宝玉有闪失,于是宝玉睡觉后,她把通灵玉收了起来,我们且看原文: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我们对照前文袭人塞玉一段可知,凤姐这次塞玉,应该也是伏笔无疑,伏哪一件事呢?自然是宝玉丢玉之事,那么宝玉丢玉之事如何跟王熙凤联系起来呢?后文另一处脂批给出了答案。原文二十三回里,宝玉被父亲贾政叫到王夫人房中安排他和姊妹们搬进大观园一事,宝玉出来后,有这样一段文字: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一见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道:“叫你作什么?”也就是说,宝玉已经到家,进了穿堂,看到袭人正在等候,宝玉“刚至穿堂门前”这句话之后有一句脂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
很多人不解脂批的这句话,凤姐扫雪拾玉到底指的是哪一段情节呢?不少人都认为是八十回后她被贾琏休了,被勒令做粗活,每天打扫庭院,恰好这时宝玉的玉丢了,于是被扫雪的凤姐捡到了。但以王熙凤抓尖要强的本性来看,如果她被贾琏休弃,是不可能受此折辱的,而且她的判词里说的很清楚,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即她最后可能是回了金陵。
如果我们结合铁槛寺凤姐塞玉一段,以及良儿误窃一事,就不难推断出答案,也许情节是这样的:袭人塞玉、凤姐塞玉,都是曹公为良儿误窃作的伏笔,良儿误窃通灵玉一事后,自知事关重大,不敢拿去卖或当,思前想后,最终只能选择无人之时把玉随便丢到一个地方。此时正值寒冬,第二日下了一场大雪,宝玉醒来后不见了玉,袭人、晴雯等人都着急不已,王熙凤调动全府上下一起寻找,每人一把扫帚,把房前屋后的雪都扫净,务要把玉找到。
凤姐找到玉后,心里起疑,就询问宝玉、袭人等人,从袭人那里得知玉前晚就塞在宝玉褥子之下,于是凤姐怀疑出了家贼,就开始审问宝玉房里的丫头,结果良儿露怯,因此被发现,真相大白,最后被赶。以上就是良儿偷玉的全部情节,也顺便解释了“凤姐扫雪拾玉”的情节,这并非一定是她亲自扫雪,她指派下人扫雪寻玉,也可以如此表达,至于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段情节了,可能是曹公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时候拿掉了。
前八十回里,偷玉的应该只有良儿一人,但元春省亲一回,点的四处戏文里,其中第三出《仙缘》,有一句脂批,又交代了通灵玉之事,脂批曰:《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甄宝玉送玉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宝玉的玉再次被偷了吗?我的理解是:八十回后,宝玉、通灵玉皆尘缘已满,通灵玉由甄宝玉送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彼时贾宝玉已到警幻处销号。
金手链丢了,过了两天才发现,很难过,很心疼,怎么办?
本来丢了金手链,已经伤了金钱。如果你再难过,又伤了身体,不是投得更贵了?所以,难过一下下就好了,别使劲难过。划不来啊。谁的钱都不是弯腰捡起来的,肯定心疼。不过,咱们这里人爱说一句话,失财免灾,不知道能安慰到你一点点不?毕竟,财来财去如水流,那个金手链要离开你,证明只有这么长的缘分。叹息一阵就放下它吧。
真要是它为你挡了一灾,难道不是该庆幸?2012年我们跟人自驾去西藏。先生重感冒。后来,在纳木错,他把人家宝马开进降温池冷却,发动机报废了。十三万元,我们和车主分摊。六万多呢,我肉都疼!但是还是爽快给了,没废话。我同事说我对我老公是真爱。我回答她,我想的是,他也没经验,他也不想糟蹋钱。出了事情,我就是把他掐死,还是已经出了事了,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