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几件大事上看李斯的悲剧命运,他是如何失控的。海纳百川的《谏逐客书》“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从粮仓出走后,拜在了著名大思想家荀子的门下,学习治国之道。学成后去了秦国,投靠到秦相吕不韦门下,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成为他的侍从,得以进入秦宫,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日,他精心准备好一套说辞拜见了秦王。他说东周衰落,诸侯们彼此征战,而秦国逐渐强大,正是消灭六国统一大业的好机会。一番话正中秦王心意,由此李斯被认命为长史。此后,他又向秦王送上了离间计,即离间各国君臣的计谋,并收到了绝佳的效果,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一定的障碍。正当李斯干得热火朝天之时,秦国内部却发现了来自韩国的奸细。
秦国的贵族和大臣都认为,他国的能人志士来到秦国,名誉上是投靠,暗地里是游说,这些人将来是秦国的大隐患,并请求秦王将这些人都驱逐出境。于是,秦王照办了。作为客卿的李斯,宏图还没展开,就要走上被驱逐的命运。他心有不甘,于是便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主要内容就是说,秦王赢政之前的四位君王,都是重用客卿,才得以让秦国逐步强大,而且秦后宫的奇珍异宝和美女也是来自各个国家。
你不能只喜欢各国上贡而排斥各国的贤才呀,这可不是有一统天下之志的君王所为。再者说,地不分南北,民不分国别,成就大业的君王只有爱百姓和贤才,才能显示出他的圣明。相反,则是为他国做嫁衣,把这些贤才拱手让给了别国,这是为敌国效力呀。秦王最终听取了李斯的建议,继续重用他。二十多年里,李斯的官职一直升到了丞相,他协助秦始皇修定律法,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等,成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狐疑犹豫中,与赵高合谋篡位秦始皇的身边还有一位大臣,也深得秦王的信任,这个人就是赵高。赵高为中车府令与符玺令,他跟随秦王前后,为秦王安排车马,关键还为秦王保管调兵的凭证符和皇帝的大印玺,代为传达秦始皇的命令。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出游,行至沙丘(河北邢台)染重病驾崩。在重病之时,秦始皇留下遗诏,让大儿子扶苏继承王位。
当时陪在秦王身边的人有赵高、李斯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作为秦王的亲信,真实的遗诏只有赵高知晓,蒙在鼓里的李斯,在秦王死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封锁消息,由于秦王生前没有立太子,他担心皇帝驾崩消息一出,引发动乱。于是他制造出皇帝养病的假象,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安排皇上饮食。而赵高则开始游说胡亥,因他与胡亥私交甚厚,且胡亥年幼无知,他希望由胡亥继位,以延续自己在秦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