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西方诸国,受地形方面的制约,普遍国土狭小,土地又不都适合种植粮食,其单一的地理环境促成单一的产业结构,许多必需品都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获取,西方文明环绕地中海而诞生,正是因为海路贸易运输远比水路、陆路运输更便利。由于铜币价值低,保值功能差,长途大宗贸易携带大量铜币相当不便,所以西方各国都以单位价值大的金银币作为本位货币。
请问,古人是如何意识到金、银和玉的珍贵并且开发提炼出来的?
很多人都被古装剧骗了,明中期以前的古装剧,主角上个酒楼,随手掷出一个大银锭,“不用找了”,这都是骗人的。玉是中国特色,石美为玉,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完整的玉文化。我们都知道,最初的交易形式就是物物交换,经过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等价物,也就是货币。但以什么作为等价物,确实是经过长时间的筛选的结果。最初的时候羊、贝壳等都被当作等价物使用过。
不过这种等价物弊端很明显,随着金属的发现和使用,人们慢慢发现,这玩意儿作为等价物来使用,优点多多。便于储存,耐久性好,不易磨损,有稀缺性。随着金属的发现,几乎是全世界所有文明,都开始慢慢向金属货币过渡。但并不是一下子就过渡到金银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中国而言,虽然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黄金,但数量极其稀少,价值太高,还并不足以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等价物,只是贵族掌握的稀缺资源。
在商代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并且已经出现了以铜作为货币的铜贝。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黄金,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流通货币的基础还是铜。在古籍中记录的,“赏金百镒”、“累金巨万”等,指的都是铜,并不是黄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黄金是禁止流通的。商周的铜贝,秦半两,汉五铢钱,以及后世历代的铜元等,都是社会流通货币的主体。
所以过去形容有钱人,就说是“家财万贯”,跟现在的“亿万富豪”同理,是以常规货币作为衡量的。宋代开始,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交易频率的激增,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出现了纸币。直到明中期以后,欧洲对北美、非洲的黄金白银大量掠夺,通过国际贸易,欧洲掠夺来的黄金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白银的使用才越来越普遍。所以黄金白银,作为普遍性的货币进行流通,是15世纪以来的事儿。
中国古代人有用金子或银子作为货币的传统,现在为什么改为用钱币进行交易呢?
朋友们好!真金白银是人们对价值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缺点,例如不能大量开采,生产成本高!这时纸币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成本低方便印刷……大量放水……经营贵金属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我们来看看它作为货币的不足之处:第一,无法被大量开采,资源稀缺!第二,无法被控制!金子和银子,总体看没有假的!无论是国家的个人的,没有区别…因此政府会极力限制第三,其他例如金银通行世界,无法控制流通……来看看纸币为什么会流通?一,比纸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他是因为流通而产生的价值!二,纸币流通大概经过两个阶段!一是替代物阶段(既,纸钞的形式代替等价的黄金白银,前提是保证兑换)!二是强制流通阶段!利用国家的强制力,强制排他流通,与金银脱钩!综上所述,纸币的流通经过了两个阶段,人们认识到它在”控制和改造”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大用途!为各个国家所认可,大力强制推行,取代了贵金属实物货币!但它也带来了一个通病,一不小心印多了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也造成了许多经济问题!。